
▲長期致力於「跨域學習與美感教育」融合與提升的金門多年國小,獲頒全國美感教育績優學校最高殊榮大獎─「跨域美感領航獎」。(圖/多年國小提供)
台灣公益新聞網 記者〡簡郁峰 台北報導
金門多年國小長期致力於「跨域學習與美感教育」融合與提升,日前(4/21) 獲頒全國美感教育績優學校最高殊榮大獎─「跨域美感領航獎」。多年國小團隊更因將美感教育課程融入海洋、環境、人權、性別議題教育,有效共通共融語文、數學、自然與社會領域學科學習,厚植學生美感素養,以「跨領域美感教育-典範學校」,受邀於頒獎典禮上分享110學年度研發執行之跨域美感課程方案。
經驗生活中的每一細節都可能發生美
深刻感受「我與美」無所不在
多年國小110學年以「生動美學」做為跨領域美感教學主軸,以「培育美感素養、活化領域學科、落實行動學習體驗、連結校園生活」四個核心概念代表跨領域美感教學。課程是從學生的生活中萌芽,連結學生的校園生活,並讓學生以學習任務實際進行學習行動,培養自主行動力,也期望學生在學習中,經驗生活中的每一細節都可能發生美,深刻感受「我與美」無所不在,進而體驗美感學習與領域、議題的相關連結,感知美的學習可以帶來改變後的自信與成就。
110學年度第一學期,多年國小以連結學生「住與行」的美感經驗出發,發展「住與行‧感動美力」課程,以「住」學生居住村落的環境議題,帶領學生以「行」校本獨輪車方式騎乘走讀社區,執行環境友善淨灘行動與環境美學藝創,帶入金門海灘日益嚴重的海漂垃圾問題,以發現社區的美麗與憂愁,表達海洋保育意識,並延伸至家庭中實踐,身體力行的維護家鄉環境。課程中連結美感教育「轉換─歸零─重生」的創作思考,進行「廢棄物創作 ─美感活化─價值再生」的學習歷程,以「市集擺攤」實際聯繫交織於學生生活中的人、事、物,期待以美感跨域創課的學習歷程,讓學生學習到「翻轉美的思考模式」,從 「不要的→有用的」設計創作過程中,領悟到創新改變的力量,可以有無限的延伸與可能性。同時引導學生把自己物化成廢棄浮標,以此重新省視自己的價值,自我 修正調整,重新翻轉眼前的不好,以再生活化的概念,看見自己的優勢,找到更好的自己。
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發展「找美‧尋寶趣」跨領域美感課程,從《美的人,人的美》設計概念出發,結合性別平等與人權教育,讓學生從認識馬拉拉的人物美中發想,尋找校園中的「人物美」,校園中誰的美,帶給了我們生活中、生命裡美的感動與影響?課程設計以小記者採訪角色任務進行一連串的 「選定對象→採訪→省思→撰寫講稿→道具、海報設計→排演→上台演出→票選→短文回饋→感恩儀式」跨領域的探索體驗學習,讓寫作的美、創作人物像的美、口 說的美、互動的美,成為詮釋表達對這位校園中「人物美」的具體行動與觀 點,最後以引導學生對「感謝」產生美的儀式感,帶入「感恩能帶來不可思議的力量」,以感謝卡致贈儀式,留下美的心情紀錄與收穫。
▲獲頒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跨域美感領航獎」,多年國小張志猛校長(左三)帶著跨域美感教學團隊一起上台領獎。(圖/多年國小提供)
教師團隊移動教學場域,探索創新課程
跨出教室做改變,形成「共學共創共好」
多年國小校長張志猛表示,學校長年致力施行跨域美感課程,以藝術為核心,支持108課綱跨領域創新學習,本次學校歷經計畫團隊教授嚴謹的初審、複審和決審三階段,從全台百所合作美感課程學校中脫穎而出,榮獲「跨域美感領航獎」,是學校團隊教師藉著彼此專長,開始移動教學場域,探索創新課程,跨出教室做改變,逐漸形成「共學共創共好」專業成長的最好激勵與鼓勵。
上台分享的余宛錡老師與學校團隊教師們,表示很感謝跨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教授們的肯定,送給我們一份「登上大學時第一志願-師範大學夢想禮堂」的大禮物,能在全台績優美感教育夥伴前,上台分享金門偏鄉小校「議題融入美感」的教學經驗,帶著五感六覺「尋找美」的感動,讓我們因課程而相遇、而美好,也讓我們更有動力帶著孩子們持續推展跨領域與學科相互共融的美感課程。
▲上台分享的余宛錡老師與學校團隊教師們分享金門偏鄉小校「議題融入美感」的教學經驗,帶著五感六覺「尋找美」的感動。(圖/多年國小提供)
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110學年度績優學校 (4/21) 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表揚典禮,與金門多年國小同獲「跨域美感領航獎」的還有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小、新北板橋區中山國小、桃園市慈文國小、苗栗頭份市信義國小、彰化鹿港鎮鹿東國小、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小、台南佳里國中、高雄小港高中、高雄民族國中,多年國小能以離島偏鄉小校之姿獲獎,更顯榮耀。
▲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110學年度績優學校,「跨域美感領航獎」10個獲獎學校。(圖/教育部提供)
延伸關注:金門多年國小「跨藝‧跨越」學生美展 「跨藝AR-探秘小琉球」美感地圖結合獨輪車跨域呈現(影)
延伸關注:酷!帶著獨輪車去旅行 多年國小從金門跳島小琉球 獨輪車環島騎乘挑戰 浮潛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