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基督學院「梅樹培育傳承活動」在董事長黃文鴻伉儷(圖中左)和代理校長車龍淵伉儷(圖中右、學校董事和畢業生代表與在校同學、里民長期關心梅樹培育的潘怡娟館長(左一)一起完成梅樹分株移植,在梅雨季和畢業前夕,別具意義的活動(圖/台灣公益新聞網攝影組)
台灣公益新聞網 記者〡夏道緣 台北報導
台灣第一所立案的基督教博雅教育學院—臺北基督學院,逾64年來屹立於關渡山丘上,今年的畢業生即將畢業,學校特別在昨天(5/23)一早9點舉辦「梅樹培育傳承活動」,由董事長黃文鴻、代理校長車龍淵和畢業生與在校生代表、在地福德里里民出席,親手將分株梅樹樹苗種種下,有些種植植栽在茉莉思校友會館旁,有些讓學生們帶回去。董事長黃文鴻藉此勉勵學生認真投入各個領域,終久小樹苗也能成為結實豐碩的大樹,如同校園的梅樹越冷越開花有堅忍不拔的精神,也象徵學校開枝散葉,培育出更多接受基督博雅教育的人才,進入更高學府進修研究或跨入職場,成為社會一股堅定篤實的力量。
雖然是鋒面來襲,「溼答答」天氣,氣象預報下週將進入梅雨季天氣型態,活動舉辦之際是雨勢暫歇的好天氣,之後就突然下起雨來,「雨水正好給梅樹苗澆水!」長期關注投入校園梅樹培育的圖書館長潘怡娟說著上帝的恩典與奇妙,眾人經歷了梅樹的精神真實的體驗。
當年創辦人賈嘉美牧師認為台灣需要一所以基督教教育為根基的大學院校,經過8年募款,終於民國48年創立基督書院。代理校長車龍淵指出,這次梅樹分植正是紀念創辦人逝世42週年的系列活動之一,緬懷賈嘉美牧師投身基督教高等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理念與精神,並將部分樹苗栽置於盆栽中,讓大家可以帶回去照顧,同時提醒師生前人殷勤種樹,後人莫忘初衷。
▲臺北基督學院黃文鴻、黃寇紹丹董事長伉儷是50幾年前的校友,那時候學校沒有梅樹,如今看到滿校園的樹木生機盎然,今天與師生一起參與這個梅樹培育傳承活動,見證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的教育意涵,特別喜樂感恩。(圖/台灣公益新聞網攝影組)
「梅」滿連結,參與帶來感動
英文主修的四年級同學史恩亞表示,對於畢業前參加這極具傳承意義的活動感到興奮;從小在家自學的他,是校內少數具有非華人血統的學生,和大家一起將校園轉變為花園,在這片土地上貢獻一份力,生活幾年的校園必成為他第二個家鄉。另一位一年級跨主修的張鎬澄,是剛當選的學生會會長,對於一個大一新鮮人而言,他表示,這個由師生共同參與的行動,可說是大大增加對學校的向心力與認同感。
張同學進一步表示,20幾棵梅樹的四季變化是他第一年學院生活中所見的校園景色,他留意到自己可以透過參與和貢獻,成為這裡的一份子,因此期許自己未來能與周圍的人、事、物、景建立美好的關係,主動關懷並進一步引發共鳴,善盡社會公民的責任。不只學院學生對於參與行動很有感觸,基督學院所在地福德里的里長吳穎綸也表示,近幾年來對於基督書院與社區里民保持良好的關係,里民活動會運用學校禮堂盛大舉行,學校餐廳也會提供餐點服務,對於社區而言是一助力,他期待未來與學校在社區服務上能更上一層樓,彼此互惠,這次因為梅樹培育與傳承活動,豐富了這「里」的故事。
▲代理校長車龍淵伉儷(左)與幾位畢業生代表(右一為英文主修的四年級同學史恩亞)參與「梅樹培育傳承活動」(圖/台灣公益新聞網攝影組)
淬鍊與恩典結出「梅」好生命
在學校任職30年的圖書館長潘怡娟可以說是跟著校內的梅樹一起成長,這些樹就好像她的孩子一樣。她表示校園中大部分都是果梅,會結果、開白色的花,唯一的一棵觀賞梅,開粉紅色的花,每到花開時候空氣中飄著淡淡幽香,讓人心情愉悅。到了結果季節,同事、同學相邀採果,做脆梅、泡梅子酒幾乎成了全校運動,之後彼此分享成品,餽贈親朋好友,一起分享喜悅。
30年前因著校園綠美化計畫,將原來毀損的高大喬木替換成果樹,改變了學院的四季景緻,更顯生機盎然。在館長的丈夫協助下,培育這批自阿里山移株的樹苗,等待了近10年才開花結果,期間還要抵抗各種天災蟲害,曾經有一年颱風來襲,把成長多年的梅樹拔除,如今回想起來,潘館長仍覺得心痛不捨。她體悟到「生命的淬鍊與傳承都是神的恩典」,從梅果的種子落地生根發芽,每一年日復一日循環著生命的淬鍊與傳承,而每一個梅樹的故事都充滿神的恩典。
臺北基督學院從當年的基督書院至今已逾64年,培養海內外無數在職場服務貢獻的基督徒。像是前籃球國手洪濬正、藝人孟廣美、新聞工作者,靖天集團執行長林忠志、「台通社」、《周刊巴爾幹the Balkans》創辦人張桂越、種子音樂創辦人田定豐、馴狗達人熊爸王昱智、布農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布農部落休閒農場董事長白光勝牧師、高雄Fight K.主任牧師張蒙恩、榮耀城靈糧堂主任牧師王翠如、臺北基督學院董事長黃文鴻……都是出自該校培育的傑出校友。
▲梅樹苗DIY,盆栽帶回家培植(圖/台灣公益新聞網攝影組)
▲「梅樹培育傳承活動」尾聲,教職員學生與第二任校長90歲白懷特牧師合影(圖/台灣公益新聞網攝影組)
▲在學校任職30年的圖書館長潘怡娟可以說是跟著校內的梅樹一起成長,這些樹就好像她的孩子一樣。(圖/台灣公益新聞網攝影組)
延伸關注〡熱血大學生組團赴台東、彰化、澎湖 臺北基督學院偏鄉傳愛
延伸關注〡大齡女子王燕莉 一曲「採檳榔」榮獲金聲獎冠軍 〡伴腦麻兒成長 畢製專訪生命鬥士宋修宏 美聲+人生再進階(影)
延伸關注〡神學培訓連結博雅教育 基督書院與台灣拿撒勒人會神學院合作雙聯學位 建造多變世代的年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