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盡頭哪兒是港灣—來自泰緬邊界李德彪的故事

編按:作家柏楊曾經在《異域》中說過:「他們戰死並與草木同朽,他們戰勝更是天理不容!」,生活在泰緬邊界的異域華人,曾給人守過河山,曾為人流血疆場,至今依舊嚐盡國共內戰的苦果。如今大陸騰飛了,台灣生活好了,他們卻在異域的一角依舊過著辛苦的生活,也早被世界遺忘了!李德彪2012年從異域來到東海讀書,因為經濟斷絕幾乎無法繼續讀書時,寫下這封見證和感謝,因著一些愛主人士默默的資助,讓他順利完成學業。2016年畢業後,他已經回到緬甸家鄉效力。也讓我們透過這封見證信,一起來關懷異域的華人生活………

文 / 李德彪

學生來自泰緬邊區,自幼生於荒野,長於苦難,伴著一股強烈求知的欲望!無奈我們是時代的悲劇,早初祖父於國共內戰期間隨國軍出境,後定居於緬甸一個荒僻不毛的山區,過著被世界遺忘的生活。父親一輩自然與教育無緣了,種植罌粟成為我們村野莽夫唯一存生之道,吸食毒品、販售鴉片也被視為正常行為!父親在養育兒女的重壓下,走上販毒之路,最後被捕入獄多年未歸。

四歲的我,未曾識得歲月的容顏,未曾明白生活的殘酷!跟著體弱多病的母親孤苦度日。小學沒畢業只好隨著兄姊到了泰國,在泰國北部讀書幾年後,十五歲開始入社會打拼,直到身上有幾分積蓄後,再次回到北部圓讀書夢,高中畢業前夕,老師出了一道作文題目《我最有價值的人生?》,幾天苦思下來,突覺它已不是小時幻想當歌星當大老闆的童話了,最後一幕畫面停留在從小目睹的泰緬華人身上,那種渴慕讀書的眼神,那種在異域危機中卻不肯忘本的倔強,喚起了學生到台灣讀書的衝動,要把最好的華文教育帶回家鄉。雖說在泰緬做華文教育卑微了些,畢竟每個月薪水換成新台幣才幾千塊,可是若以價值角度看教育,最大的也莫過於此了。

揮著緊張的心進了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首先面臨的是自己弱勢的中文,要面對中國千年國學。第二是自己貧困的經濟,打工顧生活早是預計的事了。不過,再怎麼苦內心也是甜的!!因為心中埋著值得用勞苦去換取的使命。老師們看我求學態度認真努力,總在課業與生活上給予幫助和鼓勵,同學亦是知識的來源,每次難題請教總是孜孜不倦,兩年來的成長連自己都感到驚訝!目前學生已有很多自己的作品,古詩、進體詩、詞、新詩、小說、散文都有,雖說只能寫出些不倫不類的東西,可是前期與後期就明顯差別很多,學生也喜歡在音樂上創作,作詞 作曲 演唱都有。現舉一首為例:

汐止社區大學一起努力與22萬公益天使把愛傳出去!VOLVO中古車界的阿甘

《千年藏夢》

詞曲 / 李德彪 演唱 / 李德彪

秋風吹落凋謝的花瓣 隨著流水無奈的飄盪
天涯盡頭哪兒是港灣 誰還追憶昔日的燦爛

月兒曾經為前人照亮 卻無一絲已往的跡象
千年歲月把多少夢藏 代代俊哲無情被遺忘

在風中 追逐著夢想 追逐著希望 嚮往著輝煌
冥冥中 代代皆過往 千年後的月光 為誰照亮

原來我 也在宇宙中流浪 千年後 歲月早把我遺忘
那時候 人們是否還在追逐著夢想
誰來為我解開 藏了千年的感傷。

寫歌只是學生的樂趣,也是學生自我學習管道之ㄧ。當然,學生從不忘記自己的初衷,忙碌之餘,也常推動緬甸貧窮山區的華文教育,感謝主!在祂美意中的事工祂必成就,也感謝中文系全體師生和教會弟兄姐妹願意相信我,我們每人每個月一百塊去贊助緬甸將近兩百位孩子的學費,使兩所即將停辦的華文小學免遭倒閉,能跨出了教育第一步,內心那份喜悅相信汪老師與師母可以體會!

教育無國界,愛是相通的,更何況那是一群血肉的中華兒女,他們是國共內戰的苦果,曾給人守過河山,曾為人流血疆場。如今大陸騰飛了,台灣生活好了,他們卻在異域的一角過著近似人類的生活,早被世界遺忘了!作家柏楊說過:「他們戰死並與草木同朽,他們戰勝更是天理不容!」

對於這些中華兒女,緬甸政府也不承認他們,沒有發放國籍,在荒僻乾燥酷寒的山區,農業自然發展不了,山業工業更是痴人都不願意說的夢,脫離教育、絕別安定的生活、連生病權利都沒有!一來無錢就診;二來沒身份證到市區,抓到了除了訛詐罰款還能怎樣?疾病一來只能憑運氣與死神搏鬥!求神問卦或到山中挖些以為是草藥的樹根!

我隱約記得全村共喝一口井,落葉青苔貫滿井面,牛羊從井上方經過,尿液大便也流到井內,難怪瘟疫一來就是全村!寫到這裡不禁鼻酸心裡感到沉重,我常向主禱告:「主啊!!我能做什麼?如果我什麼都不能做求祢別把這種負擔放在我身上!就算我把一生可以穿的內褲都當了也賺不出二十萬幫他們弄口乾淨的水源,主啊!他們需要教育,他們的孩子若沒機會讀書,他們幾代都是絕望的。」所以兩年來學生時刻憂心!除了為孩子謀求學費,更積極在網路學習農業,學種香菇、學養雞鴨、學習銷售,希望把謀生之道也帶回去。

來到東海第一學期成績沒有很理想,因為英文拖累,總平均74.9,距離75分僅0.1之遙,結果申請不到外國學生獎學金,大二整年得自付學雜費、住宿費、外國學生平安保險費等等……加起來每學期六萬多,還有生活,每個月差不多要賺兩萬才夠,真是一筆龐大的費用,那已經是正常上班的薪資了。

好幾次無奈撐不下去,準備去退學,可是又不甘心! 於是苦苦硬撐,有時一整個星期只有一百塊錢,每天只敢兩餐,每餐都8塊錢買一碗白飯然後吃得很開心! 生活只有兩件事:「打工與讀書;讀書與打工,」娛樂早在九霄雲外,有時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當然也不重要,吃點苦倒無所謂,從小習慣了!只是沒法滿足一顆想讀書的心,擔心到最後甚麼都學不到。

為了拿到獎學金讓自己專心讀書,不再惡性循環,於是苦拼大二上的成績,後來硬在工作忙碌之餘拿了總平均86分,全班第四名,高興地來申請獎學金,以為可以專心學些東西,結果我的申請還是被拒絕了! 原因有些複雜,但不是出在成績,到國際事務處詢問,後來也談不出甚麼結果,答案是:「申請的人多了學校的金費少了! 75分只是申請門檻不是保證……」原來學校把金費砍了大半,又把百分之60的預算給了新生擴大國外招生率,新生差不多通通都有,很多在校生就落榜了。同時學校在網路上對獎學金發放問題很模糊化,只說大二後成績要達到75分,但沒提及具體可以領取的標準,結果很多同學都做了錯誤的判斷,以為像國立大學只要通過75分就可以拿獎學金而進了東海,鬧得國際學生怨聲載道。

台灣正在面臨少子化的招生率,向外招生是未來必行趨勢,經費不夠學生也能理解,畢竟我們是私立的。也許在校生本該多吃點苦,把更多機會讓給學弟妹。可是在校生學習環境真不重要嗎? 每次對著東海正凋落的鳳凰花,好想四年都能目睹它的燦爛,學生不願輟學而歸,更不願一無所獲的回去!站在進退兩難的前端,頓時對初衷感到有些疑惑,感到迷惘! 內心無比惆悵,做教育與受教育竟成了一種諷刺,認養了兩百位小朋友的學費,最後卻沒法認養自己? 學生若不能順利走出東海,以後拿甚麼去滋潤別人的生命? 學生若放得下自己的初衷,困擾也就不再是困擾了! 大學文品也沒那麼重要,這些年的漂流已學會多種包括中、泰、緬還有些少數民族的語言,也學了少許社會經驗,若回泰國當翻譯謀點生活是有餘的。可是上帝將這負擔給了學生,學生只能無怨無回地走下去,也相信在主裡必會有美好的帶領。……..

3 8 4 0 9 5
Total views : 1150697
Your IP Address : 18.97.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