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哥」高阿福擔任萃湖導覽,詳細解說萃湖豐富的生態與植物。
【汐止社大×台灣公益新聞網】
汐止社區大學114年春季班【公益傳播+培力工作坊】
文/影像:採訪小組〡賴秀珠、何頂立、王惠英、徐玉琴
有位退休軍人卸下軍服後,選擇守護萃湖的綠意,他不是園丁,卻懂得植物的語言,是老師也用志工的聲影感動無數人,這位溫暖又低調的男人叫高阿福(平時大家暱稱為福哥),這個夏天,我們走近觸及他與萃湖的故事。
▲熱血不退休 一位環保志工的公民行動筆記,高阿福 用笑聲感染大家 以行動翻轉土地(影片/專題採訪小組)
萃湖,隱身在在文山區木柵公園內,因著高低差的天然地勢,由森林、湧泉、落葉、淤泥形成小型湖泊與天然濕地環境,孕育了豐富的自然生態,包括水生植物、昆蟲、魚類與鳥類,構成獨特的生態棲地,常能吸引自然愛好者前來觀察,更是在地民眾親近大自然的好選擇,每年四至五月是萃湖地區螢火蟲最活躍的時節,入夜後的熠熠螢光在萃湖棲地飛舞成為吸引親子和攝影愛好者賞螢的好去處。萃湖,曾是在地民眾嫌惡的臭水溝,充滿垃圾與遊民,在一群默默付出的文山社大生態志工們努力復育下,已是台北市唯三有螢火蟲的都會公園,更是福哥口中的城市的「綠寶石」!這段以行動翻轉土地,讓萃湖重生的歷程,離不開在萃湖擔任終身志工的公民記者「福哥」。
這個夏天(4/26)午後是我們與福哥見面的日子,也是福哥擔任萃湖推廣講師的日子,午後的滂沱大雨,潮溼悶熱的天氣並未減低福哥教學的熱忱與參訪學員對萃湖的好奇,採訪小組就近側拍福哥整個導覽過程,聆聽福哥解說萃湖豐富的水生植物與多元物種,福哥的導覽除了一身專業衣著、自備擴音器外就是一本厚厚的圖鑑豐富了導覽的強度與深度,聲音沙啞的福哥具高度親和力、搭配論述時的豐富肢體語言吸引著在場學員的學習興緻並踴躍發問,導覽結束,福哥隨即接受採訪小組的專訪,以下為訪談內容:
2016第一次走進萃湖
他問自己,「我能不能為這片土地做些什麼呢?」
福哥說,他搬到木柵39年後才走進萃湖,剛好那年(2016年)有看到萃湖有螢火蟲的新聞,他抱著疑問的心,就到萃湖看一下,那一晚在公園裡看見看到超多的螢火蟲,心想怎麼會在這種地方有螢火蟲,看著螢火蟲閃閃發光,他問自己,「我能不能為這片土地做些什麼呢?」後來經過一些了解才知道說原來是有一些志工長期在這邊付出,退休後成為志工的契機則是因為平時對於種植物很有興趣,後來那一年正好招募志工,他就投入了,在繁忙的志工生活中,家人的理解與支持是無價的,記者問到,有沒有哪一句話讓他感動,他笑說沒有,但家中經常出現的一句話,是有時候太太叫他去倒垃圾,他則會跟太太討價還價,太太則回說:「你可不可以把家裡當萃湖!」,調侃中隱藏著關心與叮嚀;福哥加入志工後,在螢火蟲季時,他會邀請太太或小孩來萃湖一起賞螢,家人也知道他在萃湖的付出。
記者問到,有沒有哪一句話讓他感動,他笑說沒有,但家中經常出現的一句話,是有時候太太叫他去倒垃圾,他則會跟太太討價還價,太太則回說:「你可不可以把家裡當萃湖!」
福哥,愛家愛鄉愛國、齊心協力守護土地,手連手心連心不畏艱苦眾志成城,他說,他被一個景象感動,那就是在做棲地維護的時候,一群志工在做底泥清淤,志工在池裡行動不太容易因為底泥會抓住腳,所以志工就要用人龍的方式將一桶桶的底泥、竹子或是木頭移出,每次看到這樣的一個景象,就覺得怎麼會有一群人,他們不是為了錢,而這麼願意來為這樣的環境做付出,就會很感動!
高阿福,鐵漢柔情,不吝於真情表達,記者問到,想對未來的自己說什麼,福哥說:「我會抱抱他,跟他說,你真棒!」,福哥多年軍職生涯的薰陶,真正做到一日志工終身志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為他說他會做到做不動的那一天!福哥用笑聲淡化了志工工作的辛苦,並用自己獨特幽默感拉近了人們的距離,也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也讓大家在笑意輕鬆中,完成了每次辛苦又艱難的任務。

▲總是推滿笑容的福哥不斷傳授知識,時刻仍在學習,想對未來的自己說什麼,福哥說:「我會抱抱他,跟他說,你真棒!」。
有一種感動是福哥在社大授課時傳努力遞知識的懇切眼神與用心,除了自備各式小道具:「擴音器、競賽用小白板和獎賞巧克力」外,福哥永遠比學員早進教室,專注的測試教學檔案與設備,強化授課吸睛度的同時也增進學員間的互動與合作,課堂中除了闡述自己志工服務的豐富閱歷,舉手投足散發出開朗氣息與親和力,福哥,教學員採訪與拍攝技巧,透過一張張具生命張力的投影片說明拍照構圖與影片影響力、用時事說明媒體倫理並以說故事的方式讓隱身在都市的湖泊成為大家喜歡去的地方,穿插人物自然的表情與故事的景點而引人入勝,透過恰當的節奏與音樂讓閱聽者產生共鳴,進而更深入了解故事中的主角或背景,分享個人經驗與影片傳遞出來的正向力量,在在展現福哥對培育公民記者的強大使命與志工服務的熱忱,福哥說:「不要凡事都站在人的立場看生態,我們以為的放生是否真的對生物是好的?是否為善人做壞事?沒了生態,人類也沒辦法活下去,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生態,期盼有更多人享受當志工的快樂;無所求的付出,反而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展現了滿滿的公民力與對生態維護的熱忱。
▲採訪時飛來不知名的蛾,福哥自然伸手讓其停靠,不愧有蛾類達人稱號。
福哥本身在社大任教,好學的他同時也是社大的學生,不斷學習更多拍片技巧,福哥累積13支公民新聞影片,紀錄了萃湖從民眾不想靠近的荒廢「小慈湖」變身成為在地民眾樂於親近的「木柵公園中綠寶石」的過程,並於2024年以萃湖紀錄片為自己贏得了第一座公民社會新聞獎,紀錄片帶著閱聽大眾深入瞭解萃湖,記錄了志工們如何以人龍清理淤泥、腐木、外來物種、製作浮島以及志工們如何團結守護黑枕藍鶲的育雛地,影片中更見證了公民記者如何用影像具體參與了社會的改變;有同學在臉書寫文道:「在這個世界上,願意尊重一隻小小昆蟲生命的人,心中一定有深得慈悲與對自然的敬意。我相信,那不只是一個放生的動作,而是一份溫柔的提醒~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善待。謝謝您用行動示範『尊重萬物』,這樣的善意會在宇宙裡產生很大的迴響」。展望未來,福哥除了身體力行持續關注環境議題,努力將萃湖的綠意與生機維護,透過各式的管道向社會大眾傳遞萃湖的訊息並教育著大家環境維護與生態保育的重要,更將個人所學與自身影響力彰顯到極致;「福哥•萃湖的守護者」,平日不是在宣講萃湖的美力就是在前往萃湖奉獻的道路上。
▲公視PeoPo公民新聞報導福哥 「他拿相機 改變一座湖」……「螢火蟲回來了!他用13支公民新聞,讓翠湖重生」,2024年以萃湖紀錄片為自己贏得了第一座公民社會新聞獎。
▲高阿福: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我們的「作為」賦予它意義。
高阿福(福哥〡A-fu Kao) 小檔案
現職 / 銘傳大學員工/2017年9月~現在
在水水萃湖擔任志工(螢火蟲棲地維護)、兩棲類動物保育志工/2020年7月~現在
公民記者員工/2023年4月12日~現在
出生 / 1966年生於台北市
學歷 /中正理工學院(現為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經歷 / 陸軍專科學校擔任兼任助理教授、東海高中擔任教師(汽車科)、曾在中華民國國防部兵整中心工作
座右銘 / 活到老,學到老,比較不會老。
以上專題為【汐止社大×台灣公益新聞網】合作之公益傳播行動計劃
汐止社區大學114年春季班【成為說故事高手-公益傳播+培力工作坊】 課程
指導老師〡簡郁峰
採訪小組〡賴秀珠、何頂立、王惠英、徐玉琴
延伸關注〡成為說故事高手-公益傳播+培力工作坊
五力全開 (提問力×公關力×寫作力×影像力×剪輯力)發揮社會影響力,為公益國度與社區效力
延伸關注〡從高中老師、空姐到台灣氣味的心靈推手-檜山坊共同創辦人黃素秋(影)
延伸關注〡視障歌手林信宏 歌聲傳愛 看不見世界 看見夢想 說唱教跑 展現恆毅力 (影)
延伸關注〡記得原鄉,也記得自己〡社子島走出的企業職人 深耕人用醫藥原料進口 恒亞貿易創辦人 陳煙平總經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