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汐止社大×台灣公益新聞網】
汐止社區大學114年春季班【公益傳播+培力工作坊】
文/影像:採訪小組〡邱卉君、林金宗、詹金如、黃佩琪
圖片提供:陳煙平
一個保溫瓶的願望,是兩個孩子的溫暖
在初次採訪陳煙平總經理的過程中,原本預想,將會聽見一位企業家關於創業、管理與成功的故事。但沒想到,打動我們的,竟是一個保溫瓶的願望——以及他眼中閃爍著的那份「不曾離開原鄉」的心。
有一年聖誕節,陳煙平到偏鄉參與公益活動,一位小女孩的聖誕願望,是想要一個保溫瓶,還在卡片上寫著:「可以多要一個給我妹妹嗎?」
這句話深深觸動陳煙平,也喚起他童年在社子島長大的記憶—那個台北邊陲、被稱為「都市貧民窟」的地方。在台灣,竟還有孩子難以喝到一口熱水,這讓他更加堅定地走在公益的路上。對他來說,公益不是施予,而是共感與陪伴,「撒下愛的種子,有日終將成林。」
有些願望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喚醒了我們未曾說出口的過去。那個保溫瓶的心願,讓他想起童年與豬舍為鄰的日子,也讓他明白,走進人群、投入公益,其實是走回初心的路。

▲這片老土地,說的是苦,也是養分。(左圖/早期陳煙平社子島老家的環境)如今這塊角落,鋪滿他走過的每一步回憶。(現在的台北社子島)
從豬舍走出的孩子,選擇不一樣的路
陳煙平出生在社子島,家中靠養豬、收廚餘維生。物質匱乏,但他從未怨懟。等待當兵前,他在母親遠房親戚經營的西藥原料進口公司打工,無心插柳,意外種下生涯的轉機。
退伍後重返原料藥進口的貿易公司,他從倉庫做起,樣樣從頭學,一年後轉任業務,以誠信與拚勁站穩腳步,個人業績一度占公司總體的45%。即使出差全台各地,他也利用空檔到地球村補習英文,背單字、練口語對話,不讓學歷與語言成為阻礙。
這些年在基層積累的歷練與專業,為他後來的創業,打下紮實的基礎。
從基層到創業者~走一條自己的路
原公司服務14年半後,在39歲那年,他決定創業。雖然只有高中學歷,也沒有顯赫人脈或背景,但他相信:「只要真心做事,就能走出自己的路。」
創業後他不僅努力拚事業,更持續自我提升,也進一步進修國外EMBA的管理課程,一年52週從未缺席,順利完成學業。他說:「不必攀比,依心而行。」這不只是他對人生的體悟,也反映在他待人接物的方式上。
創業第13年,他已買地自建辦公室與廠房,如今更一步步建立起專屬的物流中心。這一切,靠的不是捷徑,而是一股不放棄的決心與踏實走來的每一步。如今客戶涵蓋國內各大藥廠、生技公司與食品廠,在業界佔是領航供應商。
▲位於延平北路6段的新辦公空落成剪綵,是堅持與信念築起的成果。是歷練的沉澱,也是未來的起點。
大火燒掉廠房,燒不掉信念
2022年3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讓公司重挫,損失估計超過1.5億元,且也沒有保險公司的理賠。「我只給自己七天時間沉澱。」陳煙平沒有陷入長久的沮喪,而是快速穩定團隊士氣、整理災後狀況、展開重建行動。即便肇事方至今尚未賠償分毫,他仍選擇寬容面對。他說:「厚道的人,人生路會更寬更長。」隔年,令人意外的是,隔年公司營業額反而成長了25%。他堅信:「作福報,老天會補償你。」這不只是對命運的回應,更是他面對人生風暴時不改的信念與人品。
▲烈火焚盡牆柱,卻沒奪走他的信心。用更堅定的心,走出這片焦土
厚道做人,踏實做事
從創業之初,陳煙平便秉持三大理念經營企業:誠信專業、創新服務、人文責任。他說:「小合作看態度,大合作看利益,一生合作看性格。」這樣的信念,深深影響著他的領導風格。他視員工如家人,公司不打卡、不設遲到規範,重視的是結果與信任,而非形式。
「把自己縮小,才能看見別人的需要。」這句話,是他與團隊相處的日常準則。也因為這樣的胸懷與厚道,恒亞貿易在業界建立起一股難得的誠信聲譽,成為合作夥伴眼中值得長期信賴的企業。
用公益行動擁抱世界,也擁抱曾經的自己
多年來,陳煙平持續深耕偏鄉與原鄉的公益行動。他不僅僅是金錢的捐助者,更親自走入偏鄉、學校與社區,每年定期舉辦捐血活動,身體力行參與其中,只為真正了解弱勢族群與社會邊緣角落的實際需要。
像是支持偏鄉40人小校的屏東青葉國小到義大利維也納參加音樂比賽、長期對蘋果日報基金會刊出社福需求個案或社福團體的需求給予支援,每年定期的捐血活動,和扶輪社與社友們的感動效力。
▲恒亞貿易與永樂扶輪社聯合捐助一部愛心交通車給予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唐氏基金會,感念基金會長久以來的愛心,長期對唐寶寶家庭給予協助及照顧,讓唐寶寶有機會與社會接觸,學習獨立,使其父母能夠專心工作,減輕家庭負擔,也減輕社會福利支出。
▲願每個願望,都能被世界好好對待。(2022童夢成真,響應蘋果慈善基金會聖誕圓夢專案)
延伸關注〡新五四運動 世達永樂獻愛心 相揪到新北投捐血ING 多了視障咖啡師 加添愛與故事
延伸關注〡買車送愛熱鬧揪 生意變公益 10位天使這夏成全「傳愛行動車」
他深知「生活在邊邊角角」是什麼感覺,也不願任何一個孩子或社群,因為出生或環境被貼上「不重要」的標籤。對他而言,公益從來不是單向的施予,而是一場雙向的陪伴與成全,是彼此交換溫暖的過程。
在公益這條路上,陳煙平從不孤單。因緣際會加入扶輪社後,他與一群志同道合的社友並肩前行,走進教育、醫療、環保等各個需要的角落,也在行動中收穫深厚情誼。
他一貫的踏實與真誠,曾經擔任過國際扶輪3482地區秘書長、國際服務委員會、青少年服務委員會主委、金鶴聯誼會會長等職務,務實謙卑願意付出的精神廣受扶輪社友肯定,獲選為國際扶輪3482地區2027-28年度總監提名人,未來將帶領3000位地區社友持續推動各項服務計畫,將愛與希望的力量延續下去。對他而言,這份榮譽是一種肯定,更是一份責任、與更多同行者一起,把公益的光亮,帶到更多人心裡。
用專業,傳遞正確的健康觀念
身為藥品背景出身的創業者,陳煙平始終堅持「正確用藥」的理念。他語重心長說:「藥要越吃越少,病要越治越好。」
對他來說,販售的從不是單純的藥品,而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他相信,真正的專業不只是解決疾病,而是協助人們活得更有品質、更有尊嚴。
流水席上的企業家,是對人情與根源最深的牽掛
即使事業繁忙、工作腳步從未停歇,陳煙平仍選擇繼續居住在社子島的老家。每年,他都會在老家親自操辦一場流水席,熱情款待街坊鄰里與親朋好友。他以「這不是應酬,而是提醒自己—我還是那個陳煙平。」讓這場流水席不只是感恩回饋,更是與過去的自己對話、與原鄉連結的方式。
▲一桌桌人情味,是對故鄉最深的敬意。(老家社子島端午流水席)
「走出家門,但心從未離開。」對陳煙平而言,這不只是一句話,更是一生的寫照。
從社子島出發,一路走來不忘本
陳煙平沒有驚天動地的創舉,卻用一雙手、一顆心,一步一腳印,走出屬於自己的企業職人風景,也為弱勢與原鄉,種下無數希望與溫暖。
人生與生活的路從不平坦,他始終相信:「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困境中堅持初心,在風雨裡活出光亮,也希望這句話,能成為他人低谷時的一盞燈。
▲一份貴遇,一生銘記。陳煙平感恩前國防部部長-伍世文
對他而言,事業不是追逐財富的終點,而是一場責任與信念的實踐。他說:「成就事業,以顯父母。」這不只是對家族的承諾,更是一種不忘本的精神——將榮耀歸於源頭,也提醒每一位為生活打拚的人,努力的背後有更深的價值。
他是企業家,是公益行動者,更是那個風雨中不曾迷失方向的男孩。
他,就是陳煙平。記得原鄉,也記得自己。
▲陳煙平在位於故鄉社子島旁,兩河流域旁延平北路6段的企業總部樓上接待來訪的汐止社大師生(圖/汐止社大發現職人課程提供)
陳煙平小檔案
現任:恒亞貿易(股)公司創辦人暨總經理
達亞資產管理(股)公司董事長
誠品貿易(股)公司董事長
臺北市世達慈善愛心會理事長
學歷:淡江高中
比利時列日大學EMBA
曾任(扶輪社):
2005 加入台北永樂扶輪社
2015-2016 台北永樂扶輪社第20屆社長
2017-2018 國際扶輪3482地區永久基金小組委員會主委
2018-2019 國際扶輪3482地區社員防止流失委員會副主委
地區年會籌備委員會副執行長
2019-2020 國際扶輪3482地區國際服務委員會主委
2020-2021 國際扶輪3482地區執行副秘書長
2021-2022 國際扶輪3482地區秘書長
2022-2023 國際扶輪地區社長當選人訓練會(PETS)主委
地區第四分區副助理總監
2023-2024 國際扶輪3482地區顧問
地區訓練講習會(DTA)主委
國際姊妹地區委員會主委
金鶴聯誼會會長(2023-24)
2024-2025 國際扶輪3482地區顧問
地區青少年服務委員會主委
地區志工委員會顧問
地區職業道德暨成就獎勵委員會顧問
社團經歷:
財團法人宜蘭縣東澳國民小學教育基金會第三屆、第四屆董事
中華民國西藥代理同業公會監事
台北市西藥代理商業公會理事
專長:西藥原料藥產業、國際市場拓展與創業經驗、公益與社會服務
興趣:重訓、騎腳踏車、打高爾夫球、旅行
座右銘:厚道的人,你的人生路將會更寬更長
▲由汐止社大【成為說故事高手-公益傳播+培力工作坊】 課程指導老師,台灣公益新聞總編輯簡郁峰、汐止社大地方創生委員會主委蕭陽義(右一)與採訪小組邱卉君(右二)和組員出任務採訪恒亞貿易創辦人 陳煙平總經理(圖/汐止社大提供)
以上專題為【汐止社大×台灣公益新聞網】合作之公益傳播行動計劃
汐止社區大學114年春季班【成為說故事高手-公益傳播+培力工作坊】 課程
指導老師〡簡郁峰採訪小組〡邱卉君、林金宗、詹金如、黃佩琪
延伸關注〡一位環保志工用笑聲感染大家 以行動翻轉土地 公民記者高阿福 找回萃湖美力 發現城市叢林的「綠寶石」(影)
延伸關注〡從高中老師、空姐到台灣氣味的心靈推手-檜山坊共同創辦人黃素秋(影)
延伸關注〡視障歌手林信宏 歌聲傳愛 看不見世界 看見夢想 說唱教跑 展現恆毅力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