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市立美術館25日舉行「懐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開幕記者會中,除了展出倪蔣懷畢生作品外,還有他求學及創作歷程的史料,可說是一部臺灣近代美術史。圖片為倪蔣懷於1929年寫生的汐止老街一隅。(高燈立 / 翻攝)
記者高燈立/臺北報導、攝影
臺灣早期水彩畫先驅之一、礦業家倪蔣懷(1894 ~1943),其繪畫生涯與煤礦產業密不可分。從今天(6/26)起,臺北市立美術館二樓展覽室舉辦《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展期至9月28日,展出其多幅珍貴水彩作品,呈現其筆下的礦區景致與地方人文風貌。
倪蔣懷原名君懷,學畫出身於日治時期,師承臺灣第一位來臺教學的知名畫家石川欽一郎,是臺灣最早期的西洋畫耕耘者之一。倪蔣懷的創作媒材主要以水彩為主,其畫風清新明快、充滿現場感,有觀其畫作而置身於現場之感;他經常在巡視礦區時,即隨身攜畫具寫生,從:雙溪、瑞芳、基隆、汐止、南港,乃至石碇⋯⋯,都留下他即興寫景的身影與畫作。

除了藝術家身分,倪蔣懷也是一位重要的礦業經營者,他見證了北臺灣礦業發展與山村聚落興衰的歷程。此次展覽所呈現的,不僅是畫家對山林與礦場的直觀入畫並書寫記錄,更將一段段的人文風土與礦業緊密交織的鄉土聯結。其作品細膩描繪北臺灣的聚落人文與自然風光,也讓人得以窺見當年礦區生活的日常與景觀,更見證著北臺灣礦業與聚落風貌之美。
此次展出主題「懷德樂美」一詞,不僅傳遞了對倪蔣懷的追思與敬意,更喚起大眾對地方藝術史與礦業文化資產的再認識。此一展出不啻是藝術的展示,更是一場屬於北臺灣礦業文化、人文地景與藝術交織的深刻紀錄。